茄段紫砂壺,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,茄子,古名“落蘇”,江浙人稱“陸蔬”,廣東人稱“矮瓜”、“紫瓜”。若要達(dá)到較高的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力,較佳須使用特級紫茄泥。以茄蒂為壺鈕,生動有趣;氣度飽滿,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;流、把的呼應(yīng)自然順暢,靜動如一。
顧景舟 茄段紫砂壺圖片
茄梗形壺鈕連接壺體,表明:茄子是完整地從茄枝上摘下,不是“一段茄子”,而是“茄枝之端”。壺名“茄段”實為“茄端”之誤?!岸巍?,條狀物的一部分、一截;“端”,物體的一頭、頂端。
茄段圖片文字解說
渾圓素樸的茄段造型,淳樸自然,素面素心,大巧若拙。圓弧型壺蓋,壺鈕似茄蒂,二彎壺流與耳狀壺把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(yīng),壺身線條過渡自然流暢,周身光澤溫潤,非影像器材能詮釋,非親眼目睹不能領(lǐng)略其妙。壺面充分表現(xiàn)出紫砂的種種優(yōu)越屬性,色澤暗淡沉樸,如紫水晶深邃,如古玉溫潤。
紫砂藝人常說的”茄段“三難指的的是?
“茄段”壺,看似簡單,實際復(fù)雜,它是所有圓器壺型的交集。制作的主要難點有三:
底部要做出“頂力”,無軟塌相,氣度飽滿,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;截蓋與壺身要嚴(yán)絲合縫,線面要一體完整;壺鈕似茄梗,要給人以把玩的樂趣和回味的空間,過于刻板,中規(guī)中矩,就失去了靈秀感。
簡練:一彎流、圈把、茄梗鈕,三者與壺身相接,自然優(yōu)美。
圓潤:一捺底在下襯托,截蓋豐腴,與壺身結(jié)合平整,更顯整器圓潤。
實用:口蓋嚴(yán)密,口窄腹寬,菱形九孔,出水有力,斷水干脆。賞用皆宜。
淘 壺 人 館 藏 茄 段 壺
楊濤 茄段紫砂壺圖片
史國棠 紫茄段紫砂壺圖片
此款紫茄段采用了原礦底槽清作胎,調(diào)以細(xì)砂,透氣性佳。壺身彎曲柔和,線條過渡自然流暢,為茄段造型。圓弧形嵌蓋,與身合融,宛若一體;壺紐為茄蒂,造型生動,點綴了整個壺身;彎流與耳把為藤蔓造型,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(yīng)。壺身貼塑葉片與果實,壺肩伏一小蟲,自然真趣,閑靜可得,讓人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喜愛與親切的感。
紫砂藝術(shù)中將瓜果等融于紫砂壺是紫砂花貨的一大特點。細(xì)看此款作品,渾圓素樸的茄段造型,淳樸自然,大巧若拙,各部位塑的精細(xì),可見作者寄情紫砂,獨具師古不泥之態(tài)。
史國棠 巧色茄段紫砂壺圖片
此款巧色茄段用了原礦芒果泥制作而成,壺容量為340cc,茄以茄子為壺身,其形制渾然的田園樸意,其意韻也渾然充滿自然之風(fēng),以茄蒂為壺把,生動有趣,小茄子為壺鈕,簡潔的器型,優(yōu)雅而不失藝術(shù)魅力的形制,使得茄段壺流傳至今廣受歡迎。
壺蓋、壺把均采用了茄葉裝飾,證書“作品巧色茄段壺 泥料原礦芒果泥 丁酉年(2017年)春精心制作 史國棠 制在墨然心陶工作室”,茄子通身美觀,線條起伏過渡平緩柔和,蒂和葉片非常接近自然狀態(tài),茄子是秋天的果實,寓意豐收和喜悅,更加貼近田園情趣。
厲上清 茄段紫砂壺
此款茄段壺采用原礦底槽清制作而成,壺容量為500cc,以生活中常見的茄子為型,用圓潤的線條勾畫出茄子的動態(tài)之美,與常見的茄段不同此款造型憨胖,敦實厚重,沉穩(wěn)有力,壺鈕為如茄蒂,逼真自如,二彎壺流與耳狀壺把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(yīng),工藝精到。
壺身正面陶刻“不欣世語,樂在正論”,“上清為之”,壺身反面陶刻枝頭鳥兒圖,“上清為之”,刀法凝練,意境精美,底款『上清書畫砂壺』,證書“茄段 上清陶刻書畫 作品澄于丁酉之江南”,整器線條流暢,造型簡潔,圓融大氣,推薦壺友賞玩!
查元康 茄段紫砂壺
此款茄段壺采用原礦青段泥作胎,調(diào)以細(xì)砂,透氣性佳。圓弧形壺蓋,壺紐似茄蒂,彎流與飛把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(yīng),壺身線條過渡自然流暢。壺身正面陶刻“思接千載”;壺身反面陶刻蘆葦蕩中的丹頂鶴,羽色素樸純潔,體態(tài)飄逸雅致,鳴聲超凡不俗,讓人心中更有種說不出的喜愛與親切的感受。
紫砂藝術(shù)中將瓜果等融于紫砂壺是紫砂花貨的一大特點,此款茄段便是其中經(jīng)典款。壺身正面陶刻的“思接千載”,出自劉勰《文心雕龍》,意思是作者的思路突破時間限制,上下幾千年,可見寄情紫砂,獨具師古不泥之態(tài)。細(xì)看此款作品,通體不著點滴痕跡,僅以造型材質(zhì)示人,渾圓素樸的茄段造型,淳樸自然,大巧若拙。